介绍偷窥隐私直播台
无数隐私正在被第三只眼窥探,随着窃听窃照装置的进步,偷拍偷窥确实已让人防不胜防了。无数姐妹们未察觉,自己的隐私正被隐藏的镜头捕获。这些镜头可能是一颗螺丝钉、一截电源插孔,甚至一个杯。对很多人来说,去酒店住宿,去试衣间试衣,都得提防有没有偷拍设备;甚至自己安装的摄像头,还得担心有没有被破解,导致私密生活被实时直播。记者调查以后发现,不法分子可以轻易破解且控制家用及公共场所安全拍录系统,搭建应用软件或使用其他平台向客户收取会员费和套餐费盈利,而且价格在不断上涨,对公民隐私安全了带来巨大威胁。相对电话和住址等信息被一些人收集泄露,偷窥偷拍这侵犯隐私的形式,更让人感到后怕——谁知道录像头背后藏着多少正在窥视的眼睛?
卖和买——隐私灰产存隐秘角落
记者目前调查发现,在部分应用软件里,不法分子通过隐藏方式出售已被破解的录影头ID和破解软件。例如,他们以摄像头为用户名吸引客户,在客户加好友时收到提醒,需加另一个名为客服的号码才能通过。简单咨询后,这名客服人员列出价目表,包括收费贵的酒店套餐和大学附近酒店,破解录相机ID数量在12-15个。此外,该客服列出的价目表里还包括录相机破解软件,可扫描破解附近录像头,价格是520元。
这些破解ID是否真能对公民隐私实时偷窥?在客服人员展示的应用软件里,包括大量未解锁的录相截图,他表示,通过付费绑定后,客户即可以在手机端观看。这些录相头大部分对准的是卧室或客厅,部分清晰度很好。记者注意到,该应用软件里还有大量通过其他渠道充值注册的人员。
记者采访发现,在执法部门查处的案件里,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客户偷窥心非法盈利。在市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案件里,被告人巫先生控制了几十万个录相头,一名巫先生的客户李先生证称,他已收藏或录制了一些私人住宅人体裸露片段,他先注册了这个偷窥软件的会员,付钱升级后,观看不限时间,随机出现6个镜头内容,可以收藏和录制,内容有私人住宅、公共场所和培训机构等。
门槛低——为犯法大开方便之门
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,隐私泄露灰产的门槛非常低,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不需要拥有好的计算机技能,只需要买到傻瓜操作的黑客软件或付费寻找技术人员帮助,即可获取大量破解的录影机ID。
上述案件的承办法官告诉记者,巫先生购买了一款反编译软件,且非法获取了某品牌录像头的用户数据库,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上搭建了应用软件,服务器挂在境外。再吸引用户有偿登录应用程序,在网上观看实时内容。
记者了解到,巫先生搭建偷看软件是通过花钱寻求技术人员帮助实现,而该人员明知巫先生的非法用途,仍然为其搭建。巫先生说,我告诉他要求,对方负责做好,当时收了我一千元钱。这个人知道我在做什么。
到2019年3月5号案发被抓获,巫先生通过推广偷窥录像头实时画面非法获利70余万元。即使在被抓获后的2019年3月5号至3月26号期间,其专门用于收取贩卖窥探实时画面钱款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仍收款17万余元。最后,巫先生由于犯下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,罚金10万元,且追缴违法所得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目前,类似以黑客类犯罪为前端的侵犯隐私犯罪,产业化很明显。该案一审法官、朝阳法院法官王杨告诉记者,这些犯罪已产业化,如果一些不法分子想从事灰产,他所做的只是发布需求信息,马上有散落在各地的人提供包括骇客破解、网站架设、推广引流乃至客服人员等,每一个步骤都有人去实施。目前一些摄像设备,体积小便藏匿,且人机分离,即使找到了录像头,也很难抓住安装设备的人,至于背后有哪些人在偷窥,更难以查找了。
齐动手——重拳打击,构建立体防御体系
根据百度发布的黑灰产犯罪研究报告,这类犯罪是未来显著的风险之一,在如今人工智慧时代,AI安全将成为各行各业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黑灰产犯罪报告建议,通过司法与行政部门联动、政府与企业共治共享、强化宣传教育的方式,积极灵活地发挥社会各方的优势力量,群策群力共同重拳打击犯罪灰产生态,真正做到从源头治,维护网络社会秩序。
北京师范大学刑法所副所长彭新林认为,各部门应联合行动,加大打击偷窥偷拍犯罪行为的力度,在鼓励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强行业督导。网民要增强安全意识,强化安全防护措施,发现黑客违法犯罪线索后要及时举报。
受访人士同时指出,企业要重视办公网络安全,定期检查安全录像头等设备,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,同时要重视对员工的网络安全培训,在设备生命周期内做好软件、系统的修复、安全更新等运维工作。此外,网民对网络各平台的账号、密码应尽量分类管,针对各个平台使用不同的密码,且尽量使用高强度的密码,还要常常更新重要网络平台的密码。当然,保护隐私安全,不能只靠个人做好自我防护,而是要加大打击力度,斩断背后灰产和偷拍手。
很多法律人士都提议,在刑法中增设隐私罪,对偷拍偷窥等进行直接约束,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。考虑到此行为正在逐渐朝着低门槛、规模化的方向发展,在立法层面,确实有必要探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必要。当然,相关法律的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,要保护隐私安全,更紧迫的是对整条偷拍偷窥产业进行无死角的打击。
例如,从源头来讲,对相关针孔拍录设备的生产售卖,不妨逐步过渡到实名制。对酒店、试衣间等偷拍偷窥易发场所,应该进一步明确安全审核责任,提高排查力度。针对一些住家安全摄像头被破解的问题,其生产商和运营平台同样需要强化主体责任,不断完善隐私防护机制,不让账号等信息被泄露窃取。
另外,得提醒那些有窥私欲的人,窥探他人的私密生活,已涉嫌违法。抵制偷拍偷窥,每个人都应该有基本的法律自觉。这自觉意识,既是在保护他人,又是在保护自己。
当偷拍成了一门在地下潜行、规模巨大获利丰富的生意,当技术成了犯罪的护甲,斩断这条产业不仅需要受害者勇敢发声,更需要执法机关突破技术壁垒的重拳出击,以及全社会对侵犯隐私零容忍的坚定态度。法律的利剑悬着,可怎么穿透加密软件的迷雾,将秘密的偷窥眼睛绳之以法,仍是一场艰巨的斗争。
(感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,若有侵权请告知。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